黨的十八大以來,佛山市南海區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平安南?!苯ㄔO取得重大成就,社會矛盾總量呈現穩中有降的良好態勢,調解工作發揮了重要的第一道“防線”作用。
南海區司法局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積極推動構建以人民調解為基礎的新時代“大調解”工作格局,健全完善“147”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為續寫社會長期穩定奇跡、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南?!弊鞒隽酥匾暙I。
南海區的各級調解組織經過長期發展,已經實現鎮(街道)、村(社區)全覆蓋,調解員遍布重點行業和專業領域。2021年,全區各類調解組織共調處案件81390宗。
“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打造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2021年10月,錢某經同事介紹雇傭趙某到家里做保姆。某日,趙某帶孩子在小區里玩時不慎摔傷,經過半個月的治療和休養,于11月1日回到錢某家繼續工作??蓻]過幾日,趙某又聲稱自己的傷勢沒有恢復,要求繼續休養。錢某認為趙某作為保姆不專業、不稱職、素養低,主張解除雇傭關系。雙方因工資結算和補償發生爭議,遂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調解員用“背對背”方式,與社區工作人員分頭行動,分別和錢某、趙某耐心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以事實為依據,在調解過程中法、理、情組合運用,促使雙方往共贏的方向前進。最終,錢某和趙某達成和解。
在南海區,這樣的事情已是常態。人民調解在化解基層矛盾糾紛中發揮著主渠道、主力軍作用,成功率超過97%.
里水鎮某社區人民調解室內正在進行矛盾糾紛調解。
“我局把人民調解組織建設作為基礎性工作,不斷織密網絡,夯實載體平臺,打造‘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蹦虾^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股股長林敏介紹,任何矛盾糾紛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關鍵是要及早發現,及時定分止爭,防止矛盾激化升級。
目前,全區共建有各級人民調解委員會409個,包括成立了13個區直部門調解工作室,設置了41個社區民警中隊治安糾紛調解工作室、13個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室和16家個人調解工作室。
南海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位于天佑北路4號。
為做到抓早抓小、應調盡調,實現“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鎮(街道)、矛盾不上交,就地解糾紛”的目標,2022年,南海區司法局充分發揮人民調解扎根基層、貼近群眾、熟悉社情民意等優勢,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專項行動,及時發現各類矛盾風險隱患,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2022年上半年,南海區各類調解組織共開展矛盾糾紛排查4110次,排查發現糾紛936宗,預防糾紛456宗,調解2292宗,調解成功2161宗,成功率達94.28%。
通過排查,調解員還會將掌握的社情民意,以及事關民生的熱點、難點問題反饋給政府有關部門,便于預測、預警矛盾糾紛風險隱患,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更好地服務群眾。
“多元共治”
構建“大調解”工作格局
新形勢下,矛盾糾紛的跨界性、關聯性、復雜性增強,南海區司法局統籌各類解紛資源,形成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合力。具體來說,就是大力加強綜合性、一體化調解中心和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建設,匯聚各方力量“多元共治”,構建“大調解”工作格局。
調解員指導當事人簽訂調解協議。
南海區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一體化處理中心作為全市首個一體化處理中心,運用大數據構建起人民法院、公安機關、調解組織、保險機構、鑒定機構之間協調聯動的工作格局,有效化解區內交通事故矛盾糾紛。
該中心依托“中心—網格化”分布模式,在區、鎮建有9個服務點,實施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追蹤“三步走”策略。2021年,共受理交通事故糾紛3751宗,調解成功3039宗,成功率超81%,涉及損害賠償金額超1.45億元。
南海區訴前和解中心整合人民法院、行政機關、人民調解和其他社會資源力量,構建起主體全參與、功能全配備、糾紛全覆蓋、服務全時空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體系。
2021年,該中心共收案49228宗,結案49336宗,其中調解成功24872宗,調解成功率超50.52%.超過一半的矛盾糾紛“不過堂”,為當事人節約了大量的訴訟成本。
“在做好現有交通、訴前、醫療、金融、信訪、社保征繳的基礎上,我們繼續探索其他矛盾糾紛易發領域的一體化處理中心建設,力求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绷置艚榻B,今年,區司法局已指導、協助成立了勞動人事爭議調裁審一體化中心、消費糾紛一體化處理中心西樵和桂城分中心、消費維權站、涉稅爭議咨詢調解中心、稅務行政調解工作室。
在矛盾糾紛易發部門建設調解工作室。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矛盾糾紛的主體日益多元、類型日趨多樣、范圍不斷擴大。南海區司法局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堅持“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并積極推動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的建設。
目前,依托行業協會和相關管理部門,南海區司法局指導、協助成立了醫療、汽車、旅游、門窗、紅木、機械裝備、智能家居、知識產權、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等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多元共治,矛盾源頭防范得到深化。
比如,成立南海區澤輝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借力專業的第三方調解力量,化解轄區醫患糾紛。2021年,該調委會結案43宗,成功調解39宗,累計為患者爭取到合法補(賠)償金超268萬元。據統計,2021年全年區內沒有一宗醫患糾紛案件升級為暴力事件。
“六調對接”機制
編織訴源治理網絡
2022年7月15日,丹灶鎮“一庭兩所”共建聯調聯動啟動儀式舉行,南海區丹灶司法所、南海區人民法院丹灶人民法庭和丹灶鎮派出所共同簽署了“一庭兩所”共建聯動聯調工作方案,標志著廣東首個“一庭兩所”矛盾糾紛調解新模式正式落地啟動。丹灶法庭為全省“庭所共建”試點單位,將形成可復制經驗,為今后在全省推廣提供參考。
法、公、司三方簽署“一庭兩所”共建聯動聯調工作方案。
近年來,為有效緩解法院、公安、信訪等部門的工作壓力,南海區建立了以訴調、警調、訪調、檢調、仲調、調證為主的“六調對接”機制?!耙煌伤闭窃V調對接的創新實踐。區訴前和解中心作為訴調對接的“主陣地”,2022年上半年已累計調解案件26107宗,調解成功13234宗。
2022年5月里水鎮,丁某某因其無法及時出示粵康碼和行程卡,與防控志愿者蒲某發生糾紛,在爭執的過程中,蒲某不慎摔倒在地,頭部受傷住院。在派出所,雙方因賠償問題各執一詞,里水鎮治安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指派了經驗豐富的調解員開展調解。
調解員結合案情精準普法,找準糾紛焦點,使調解有的放矢,同時,在調解過程中始終一視同仁,牢牢把握時機,以情動人,引導當事人換位思考,促使雙方相互理解,最終糾紛得以妥善解決。
這是一個警調對接的生動案例。目前,南海區司法局已主導在全區建立治安糾紛調解工作室41個,委派專職調解員進駐社區民警中隊,化解非警務類治安糾紛。2022年上半年,已累計調解案件656宗,調解成功624宗。
訪調對接方面,依托南海區群眾信訪訴求綜合服務中心,區司法局在信訪矛盾糾紛多發的區直部門派駐專職調解員,設立了13個調解工作室。2022年上半年,已累計提供法律咨詢服務167人次,調解案件87宗。
桂城通過調證對接(調解和公證)為市民調解遺產繼承糾紛。
“六調對接”的落地進一步優化了司法資源配置。未來,南海區司法局將在織密調解組織網絡的基礎上,攜手法院、公安、信訪等力量共建基層社區訴源治理工作站,通過對輕微傷害不構成犯罪案件、家事矛盾、鄰里糾紛等矛盾糾紛進行聯合化解、就地化解,在源頭上減少案件增量。
“六調對接”機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端口再向社區、村居延伸,推動編織以人民調解為基礎,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優勢互補、有機銜接、聯動聯調的基層訴源治理網絡。
“創熟”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2022年6月24日,南海區召開“創建熟人社區”(下稱“創熟”)工作推進會,加快落實落細“創熟”三年行動計劃目標任務,力爭在今年內實現70個城市社區“創熟”全覆蓋,同時選取10個農村社區探索“創熟”試點。
桂城街道桂園社區曾常年存在“停車難”問題。在蘇志敏“創熟”調解團隊的指導和幫助下,該社區依托網格設立6個黨總支,按院落、相鄰樓棟設立22個黨支部,通過在樓長微信群舉行社區聯席會議,討論解決“車多位少”的矛盾。樓長們每年重劃一次停車位,組織車主抽簽派位,并號召黨員主動把好車位讓給群眾。
2021年,桂城街道蘇志敏“創熟”調解工作室被評為“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黨建引領下“創熟”是南海區在全國率先探索的具有南海特色的基層治理新模式。自2011年桂城街道首次提出“創建熟人社區”以來,“桂城創熟”的實踐探索為“南海創熟”提供了寶貴經驗。
全區現有桂城蘇志敏、九江小芳心晴、丹灶祥和、桂城梁心幫辦、獅山姚月珠等16家個人調解工作室掛牌,他們充分發揮調解能手的引領示范作用,打造了一批“做得好、信得過、叫得響”的調解工作品牌。
人民調解員上門為居民調解漏水糾紛。
2022年5月3日,廖某回家時聽到樓下胡某用東西頂樓板制造噪音,憤怒之下他在半夜使用震樓器回擊,雙方因噪音問題累積多年的矛盾終于爆發。第二天,他們來到獅山鎮羅湖社區姚月珠個人調解工作室進行調解。經過姚月珠的耐心溝通,雙方都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并互相道歉,這起鄰里矛盾糾紛被圓滿化解。
互諒互讓握手言和,和風細雨化解糾紛。
如今,南海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創熟”工作全面鋪開,除了推進個人調解工作室建設,還積極創新調解組織形式,涌現出大瀝鎮瀝雄社區“網上市民議事廳”、里水鎮金溪社區融和圓桌議事會、九江鎮敦根社區“1258”機制等一批“創熟”典型。
接下來,南海區將在全區創建20個“創熟”示范社區,在各鎮(街道)至少打造一個鎮街級“創熟”示范陣地,并分別在農村和城市選取一個村(社區)建設“完善居民公約、村規民約”試點。同時,還將打造“創熟”人才成長鏈條,進行專家帶、實踐練、組織評,系統化培養。(珠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