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如何才能抓住重點,有效化解社會治安風險?
——如何整合社會資源,切實保障群眾安居樂業?
防范化解政治安全、社會治安、社會矛盾、公共安全、網絡安全“五類風險”是市域社會治理的主要任務。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中,按照“推進體制現代化”“防范化解五類風險”“發揮五治作用”的“1+5+5”項目實施分類指導,416個地區既根據11個項目整體要求“全面建”,也分別認領1-2個項目“重點創”。
近日,經中央政法委批準,第三次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創新研討班在山東青島舉行,以“防范化解社會治安風險”為主題,72個試點項目認領地市介紹經驗、碰撞觀點,圍繞“加強重點地區和重點場所防控,加強對有關人群服務管理,加強重點行業和重點物品管理,加強突出違法犯罪打擊治理,常態化掃黑除惡”5個專題探討提升各類社會治安風險隱患治理水平。
緊抓重點:“一引其綱,萬目皆張”
無需鑰匙、在線選房、電子支付、密碼解鎖,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整個租房過程,租客無需直接與房東見面即可拎包入住?!熬W約房”的興起,打破了傳統意義上家庭旅館和租賃房屋的管理范疇,但隱患和風險同樣存在。面對規范管理難、租賃管理責任落實難、入住人員信息掌握難、社會亂象清理整治難等問題,各地探索創新系列有效做法措施:
新興行業不斷產生,防控風險關鍵要創新。
河北石家莊在明確網約房定義基礎上,健全履責承諾機制,組織物業管理機構、中介機構、網約平臺運營商全部簽訂治安隱患防控責任書,對未按規定履責的經營者予以嚴厲處罰;重慶市渝中區協同網上信息發布平臺,將下發整改通知書后仍拒不整改的69家390套網約房全部下架,以考核促管理,將網約房治理納入績效考核體系;廣東東莞推行分級管理,將出租屋分為一般管理、關注管理、重點管理三個等級,依據不同的巡查頻率讓監管更有針對性和力度。
對重點地區開展針對性地風險排查,這樣的一幕幕在全國各地不斷上演:
北京大興針對城鄉結合部地區安全隱患,開展村莊安全治理與“三清一控”專項行動,有效化解公共安全風險;新疆博州開展“智慧邊防”試點,實現高效協調指揮、精準管控處置、科學管理運維,成功組織多起企圖偷越國境案。
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擁有安寧住所、安康生活、安全環境,群眾才能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凝聚合力:機制要健全、施策要綜合
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是通過幾次整治、幾個活動就能得來的,需要的是完善的治理格局、健全的治理機制和高超的治理水平。
重慶市渝北區的“一二三支路”,是著名的“唱歌一條街、好吃一條街”?!斑^去治安不太好,特別是晚上?!奔易∮灞眳^雙龍湖街道龍順街的李婆婆表示。曾經,這一片的治安問題既是周邊群眾的“揪心事”,也是渝北區基層社會治理的“老大難”。在此設立平安驛站后,渝北區整合轄區派出所、交巡警、市場監管所、城管大隊等執法力量以及社區網格員、平安志愿者等力量,依托片區聯勤聯巡聯控的治安巡防新模式,開展巡邏巡查和聯合執法。如今,晚8點集中步巡加大了對酒后滋事的震懾管控;晚10點對KTV等娛樂場所周邊的重點盤查展現了對有償陪侍、未成年人入場“零容忍”;次日凌晨的集中清場,極大的提高了轄區見警率和震懾力。
“現在治安好了、環境優了!”李婆婆坐在街區的長椅上,樂呵呵的表示,夜間睡覺安穩了,日子過得更舒心。今年以來,該片區停業整頓KTV10家,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40.41%,八類案件立案同比下降25%.
治理重心下移,治理工作就能凝聚力量、安定人心。這是近年來全國各地開展平安建設、加強市域社會治理聯防群防機制、統籌力量的一個生動縮影。各地不斷深化對新時代市域社會治理特點的認識,找準對策方法。
——上海松江落實日常巡查、信息共享、聯合執法、嚴懲嚴管、考核評價等多項工作機制,構建“橫到邊、縱到底”的治理架構;
——湖北荊州建立“1+3+N”預警聯動處置機制,由平安荊州建設領導小組牽頭,政法委、公安局等為主,相關職能部門參加,構建治安風險防范“情報、指揮、勤務、輿情”大閉環格局;
——云南普洱針對邊境地域廣、人員流動大的特點,建立聯防聯控利益聯結機制,實行邊境聯防所、聯防封控區、抵邊村寨管理聯動運行,同時通過將群眾與涉邊違法犯罪作斗爭納入見義勇為范疇,廣泛宣傳發動形成強大合力……
常態掃黑:解決市域治安風險的痛點
在貴州遵義唐某某等人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件開庭宣判后,多名群眾激動到眼含熱淚,送來錦旗表示感謝。
但難題卻隨之而來:2020年年底,盡管20名被告人犯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等案已經宣判,但涉案財產執行困難重重,涉案資產不足以覆蓋債務,缺口高達4億元!如果按照破產清算程序處置,廣大群眾的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很可能引發新的社會矛盾。
為此,遵義抽調公檢法、財政局、國資委等骨干成立涉案財產處置專班,聘請法務、審計等專業人員配合工作。查清資產疑點、甄別債務真相,統一標準尺度…….專案組耐心與債權人溝通協商,最終通過以物抵債、以債抵債等方式化解了社會矛盾。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了壓倒性勝利,但常態化掃黑除惡永遠在路上。
——打好掃黑除惡持久戰,務必深挖根治。
“‘傘’不除,黑難盡!”包括深挖徹查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在內,常態化掃黑除惡保持著對黑惡勢力的高壓態勢。
安徽六安建立“一案雙查”機制雙線并進,紀檢監察機關與公安機關同步立案、同步調查、聯合攻堅,強化案件線索雙清零;湖北黃岡通過快辦快結清存量將3000多條線索全部清倉,27起涉黑案、28起惡勢力犯罪集團案件全部“清零”;湖南懷化總結形成“一體化協同辦案”“一把尺檢驗成效”等多項工作做法……
——打好掃黑除惡持久戰,更需長效常治。
常態化掃黑除惡注重源頭治理,一系列旨在鏟除黑惡犯罪滋生土壤的長效機制正在各地形成。
山東青島規范提升“四種形式”,盯緊可能滋長黑惡犯罪的重點行業和領域,梯次管控,著力攻克黑惡勢力死灰復燃、坐大成勢的痼疾,建立預防懲治一體推進的工作機制;黑龍江哈爾濱沿用專項斗爭時期的“一個中心十個工作組”,通過舉報受理中心、線索核查組、法律政策組等全面承接掃黑除惡工作職能;江西九江進一步規范村(社區)“兩委”人選核查機制,換屆期間全市取消1000余名候選人初步提名資格,及時解決“村霸”等黑惡勢力苗頭問題。
——打好掃黑除惡持久戰,必須露頭就打。
打早打小,就是為了防止亂生惡、惡變黑。各地把打擊鋒芒對準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的犯罪活動,重點整治。
陜西漢中保持對黃賭毒、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甘肅張掖將防范電信詐騙與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相結合,充分運用大數據梳理分析,適時對問題突出地區約談并開展專項整治……
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是破解黑惡勢力“打而又生”怪圈的必然要求。唯有守正篤行、久久為功,才能為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
今年3月30日,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在第六次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交流會上強調,要堅決防范化解“五類風險”,確保市域成為重大風險終結地。
在風險挑戰上升、疫情影響疊加的形勢下,迫切需要發揮市域“前線指揮部”的重要作用,堅決扛起防范化解風險的重大責任,以一市一地的安全穩定夯實國家長治久安的堅實基礎。(中央政法委長安劍)